雷姓网

当前位置:雷姓网 > 古迹遗产 > 文物古迹 >

名门皇御“太史第”
时间:2021-01-31 来源:网络 浏览:
打印

 

皇御恩赐的亘古名宅
 
在太湖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英豪迭翠。
 
打开不同时期的太湖县志,写满的尽是感天动地的篇章,展现的尽是各朝各代的辉煌,记忆的尽是难以忘却的印象。
 
雷氏——雷省中、雷復、雷忭、雷士迪、雷縯祚、雷永祚、雷宜祚、雷绵祚、雷天铎、雷天铨、雷承焕、雷承联、雷光奎……,一个频繁闪现的宗族,定格在各种版本的《太湖县志》和《雷氏家谱》中,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世人的视线,为底蕴深厚的太湖无疑增添了极为厚重的人文历史。而这些久远璀璨的历史却全都写在了位于赵河汤湾温泉附近那栋三百年古宅里——“太史第”。
 
循着渴求第一次想见建于清朝初期雷氏“太史第”的历史脉络,记者于年前腊月二十四专程驱车前往慕名久仰的“太史第”,目睹了这幢至今保存完好的豪宅恢宏气派的神采。
 
 
 
在人们兴高采烈地迎接农历虎年即将到来的喜庆浓厚氛围中,车子穿过久负盛名的花亭湖上游汤湾温泉旅游风景区,沿着花亭湖畔新修的水泥公路,行程两公里,抵达赵河村南冲组。车子在路边停下,现任牛镇镇副镇长的雷氏后裔雷曾宜神情愉悦地带我们走进了雷氏家族倍感骄傲和自豪的“太史第”。
 
“太史第”地处青石河百花潭东边南冲境内,坐西南朝东北,地形呈上山凤形,东临碧波荡漾的泱泱花亭湖,背靠群山险峻的长岭岗老虎洞人形山(亦称寅峰山),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翠绿环抱,景致迷人。
 
“太史第”三个显赫的大字牌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四个雕刻有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人物和象征着吉祥富贵的麒麟圆形雕花镶嵌在牌匾正下方,映衬着“太史第”不同一般的显贵与地位。大门两侧墙壁前方由两块一米多长的整块条石组合而成。沿着六级条石台阶顺势而上,跨过大门一尺多高的条石门槛就算步入正厅。
 
整个宅院共有一进三重,上厅、中厅、下厅三堂厅均为连七的二层土木建筑,每层堂厅之间均有寓意着“四水归堂、四方聚财”的天井,天井两侧都建有厢房和阁楼,大小房屋共计25间,大小天井8个。主体建筑和辅助用房面积达2000多平米,其中主体房屋面积达1200余平米,整栋建筑九成以上均为木制框架结构,雕梁画栋,齐檐封火,青砖小瓦,马头墙形,实属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令人惊叹的是,除宅院的布局设计合理之外,就是其中安排科学的居住生活系统。各个天井之间均建有通畅的排水通道,平时的雨水均从这些隐藏分布在室内的地下暗道排向宅前的“半月塘”。每重堂厅两侧的各个厢房之间均有走廊相连相通,深居大院,足不出屋,不怕风吹雨淋,不担疲惫之苦。整个大宅除大门之外还有两个出口,就是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门,均由四块坚固的石条构成。不仅如此,更为独具特色的就是东西两侧高耸的青砖厚墙上各有八个枪眼,则是宅子主人过去精心布设的安保防卫措施。西侧耳门外尚有一口数百年来永远也没有干枯见底过的天然水井。况且,这口喻示着古宅家族吉祥与灾祸“晴雨表”的水井还有着不平凡的传说。水井里的水来自屋后山上的山泉水,泉水过多或遇到雨水过剩,井水就会自然溢出,沿着墙壁的水沟流到屋前的“半月塘”里,不会造成井水四周泛滥,宅内也会平安无事、人丁兴旺。但是遇到天干久不下雨,井水越来越少时,“半月塘”里的水也会随之下降,直至塘中露出一块较大的圆石,意味着大宅中将要发生一件不祥之事,据说这在历史中曾经有过佐证。然而,不管怎样,抛开这件也许是不为科学客观的传说之外,我们不得不为颇具防火、防盗、防潮、防灾等多种功能自成一体、相当完善的整个宅院建筑系统而折服和敬佩!
 
不仅如此,令人感叹的还有古宅精湛的雕花技艺。在90%以上的木制架构中,木墙、木窗、木门、木柱等无处不有精美的雕刻。过口房、厢房、正房的门窗全都是透光的花格门窗,大门、外墙、堂厅木梁上的石雕砖雕木雕和绘画栩栩如生。墙上的写意画、木制的镂空雕,其中的鱼樵耕读、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人物形象、动物表现无不线条流畅、比对匀称、技法娴熟、惟妙惟肖、古朴典雅。尽管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雨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见。特别是位于第一和第二重正厅两侧木梁上的12个雕刻精美绝仑,什么龙凤呈祥、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图案活灵活现、吉祥如意。更为珍贵的是这些“金色图案”色彩如今依然闪亮,金黄耀眼,凸显古宅主人当时无尚的荣光和家族的富贵。
 
从大门走进正厅后,需要迈过三道一尺多高的木制门槛,穿过两个天井,才能到达主人落座的第三重正堂。在第一、第二两重堂厅中,共有六根圆形粗大的木柱直顶屋梁。在紧埃着三重正厅的两侧,一重与二重、二重与三重之间均建有古色古香的阁楼,一来用于接待来访贵客叙话、喝茶休息;二来专供大家闺秀养生修性。一般情况下,妇人不得随便进入正厅,只能在阁楼或厢房内活动。而阁楼外则是天井,打开阁楼的窗户,透过灵性的天井,仰望湛蓝的天空,传递的是古宅的心声,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
 
而在这些记忆中,雷氏家族诉说“含金量”很高的“六块”牌匾确实印证了一代又一代宅子主人往昔的辉煌。甚至这座古宅的主人及其祖先与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末代皇帝崇祯、清朝皇帝康熙、民国总统黎元洪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渊源。
 
第一块牌匾就是大门正上方的“太史第”。在采访中,记者费尽周折找到了《雷氏家谱》。查知太湖雷氏祖籍徽州,元朝末年,高祖顺五公为躲避战乱从古徽州迁居江西鄱阳湖汪谢坝。迁湖始祖雷溥公系追随朱元璋起义,因屡建战功被朱元璋安排为太湖镇守,始后太湖雷氏一直在太湖县城繁衍、居住,直到明末崇祯十五年(即崇祯壬午年)张献忠攻破太湖县城为止。从迁湖始祖雷溥公镇守太湖开始,历经10代,至崇祯十五年太湖雷氏人口达130余人,整个姓氏在县城居住几乎跨越了整个明朝。直到1642年张献忠攻破太湖县城之时,太湖雷氏被张献忠部烧杀达100余人,雷氏家族一时惨遭杀戮,所剩的雷氏子孙10余人只好四处逃难谋生。其中第十代的雷佑祚带着妻子刘氏和媳妇周氏逃到了当时青石乡(现在的汤泉乡)赵家河下游的南冲安家落户,生下太湖雷氏的第十一代雷廷柱。雷廷柱不辱使命,承先启后,生育儿子5人,并将这里发展成为太湖雷氏家族的聚居地和活动中心。其侄孙雷天铎,于康熙年间考取进士,成为继太湖雷氏第十代雷縯祚之后的第二位进士。雷天铎金榜题名后,经朝考入至翰林院庶常馆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期满散馆,又经皇帝主持的考试,入宫编修国史。雷天铎入仕后一直不忘太湖雷氏家族的荣耀和苦难,奏经当朝皇帝帝恩准,带领妻和三个儿子之渔、之滨、之洵一起回到了太湖县青石河南冲,主持编修了雷氏宗谱,修缮了家庙,指导南冲雷氏族人在这里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祖宅,并且命第三子彬(即之洵)留住这里,成家立业,以守祖坟,报答祖恩。因雷天铎去世后被诰封为“太史公”,“太史第”门匾,赵河南冲“太史第”由此得名。
 
第二块牌匾是“杖国雄翁”,悬挂于第一重正厅上方,是雷氏族人在宅子主人七十大寿时于民国12年敬送的。
 
第三块牌匾是“三族归仁”,悬挂于第二重正厅前面,是民国时期黎元洪总统为雷氏第十八世祖雷光奎晋赠中宪大夫所亲题。
 
第四块牌匾是“洛城望重”,悬挂于第二重正厅“三族归仁”牌匾的背面。
 
第五块牌匾是“东海长空”,为同治九年仲春所题,悬挂于第三重正厅大门正上方。
 
第六块牌匾是“廉让风高”,悬挂于第三重正厅之上。
 
在采访中,现年67岁的雷文怡、77岁的雷文开、85岁的雷文奎找出了藏在厢房中的匾额并饱含着自豪之情向记者指划着这些牌匾当初在三重堂厅中所悬挂的具体位置,讲述着这些牌匾的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佳话,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雷氏家族过去的荣华和昔日的风采。如今,保留下来的仅有“太史第”、“东海长空”、“洛城望重”和“仗国雄翁”四块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