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姓网

当前位置:雷姓网 > 祠堂文化 > 各地祠堂 >

合阳县城还有一个《宋太师雷令公祠》
时间:2022-05-15 来源:未知 浏览:
打印
合阳县城还有一个《宋太师雷令公祠》
——雷强民
众所周知,宋太师雷德骧的墓在合阳县同家庄镇文王村北,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合阳先贤,在文王村修建了雷氏宗祠,并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寿圣寺,康乃心云:“村有古寺,额云‘寿圣’,宋太师香火院。”“太师兄弟、父子、祖孙在太祖、太宗、真宗时文德武功,勋猷甚盛,簪缨累世,蝉联不绝,而其先代封阡,实由于此。”这是一座专门用于追念祭祀雷德骧的香火寺,直至今天,虽然寺院和祠堂都已被毁,但那几根尚在的高大石柱和上面所镌刻的“水斋禅师修”足以证明当年的辉煌。殊不知,在合阳县城内也有一座“宋太师雷令公祠”,遗址在县城北街油巷路南。
关于这座雷令公祠的修建,笔者经过走访考证,基本情况是这样。民国三十二年(1943),南庄头雷氏三十五世孙震东(字动之,曾任清涧县县长)震甲(字润之,曾任永寿县长)弟兄俩主持了南庄村雷氏家族第四次修谱。雷震东在“谱序”中写道:“……倡整理令公祠产籍以维宗法,以谋团体之坚强,而求社会之改进。”首次提出全县雷姓联宗,并倡议建立“雷令公祠”,开始了全县性的联宗活动。同年,震甲题写了“宋太师雷令公祠”门额,隶书,并署上其名。也有人说,这块牌匾是著名书法家吕志伊先生(合阳中王村人)代书的,但无法稽考。
       
 

这一年又召集了全县雷氏宗亲在县城的联宗会议,把全县的雷姓分为八支(具体已经说不清楚了)开展工作。
听人说,雷子良照看过令公祠,老人已过世。2021年6月30日,笔者同茂伟、建英等到西街洞子巷子良家进行了采访。子良虽已过世多年,但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继武、继文、继宏。这天继武、继文到场。继武讲,他们的老家在王村镇硷上村(该自然村过去叫东井溢,今属硷泗社区)8队,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家道殷实,老辈兄弟四人:德章(应天)、德润、德明(子良)、德丰(雷丰),家族堂号为《雷敬慎堂》。雷应天为大,中央军28师师部秘书,上校军衔,是一名爱国人士,热心公益事业。子良为三,小应天10岁。令公祠的地方原是他们家的,其他情况全然不知。为了证明他们说的都是事实,继武拿出了他家里珍藏的一些契约,其中一份是民国33年(1944)的房屋买卖合同:卖房院人为“赵桂堂、王允伯、郭让伯”,宅基地为“两仪堂所置油巷宅院一所,面积为1.616亩。”买房人为“雷敬慎堂”。时间:民国33年2月13日(1944)。



另一份是民国36年(1947)民国合阳县政府颁发的《土地所有权状》,户名为雷应天,面积是0.846亩,时间为民国36年7月31日



从雷敬慎堂购下两仪堂宅基地到领到民国政府给雷家颁发《土地所有权状》,中间相隔三年零四个月,面积减少了0.77亩,从原有资料中,看不出减少的原因,也寻找不到建设雷令公祠的时间。好在雷家后人还保留一份1952年合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面明确写道,其家宅基西邻为“雷令公祠”。足以证明,雷令公祠的修建日期为1944年2月之后,地基是由“雷敬慎堂”宅基分割了一部分。是“雷敬慎堂”捐赠还是震东震甲兄弟出资购买,无法证实。



雷令公祠内还有一块匾额,上书“民族英雄”四字,由陕西著名学者、著名书法家党晴梵先生题写,行书。时间为34年夏(1945)。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盖大楼,将门额拆除,文化馆史耀增先生与书法家王德荣先生用架子车将两块匾额拉回,现藏合阳县博物馆。当时令公祠内还有一石碑,上刻全县有雷姓居住村庄78个,如今碑已找不到了。
党晴梵先生所题匾额的时间是1945年夏,说明这个时候,雷令公祠建设工程已经竣工。由此推断,它的建设时间在1944年2月到1945年6月之间。在“雷敬慎堂”购买“两仪堂”时,雷震东兄弟与雷应天兄弟已经协商好了。雷令公祠的倡建以及后来实施,包括日后的管理,雷应天兄弟作出了很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党晴梵先生匾额后的落款,署名“裔外孙党晴梵”,是因为先生的母亲姓雷,外公家在雷家洼村。



据继武兄弟讲,雷令公祠建好之后,因其家与之相邻,托管之事就由他们家负责。再到后来,父辈们在购买的宅基上置办了面坊,不久兄弟分家,面坊及宅基给了他的父亲雷子良。受雷震东委托,他父亲也就担负起看管雷令公祠任务,直至合阳解放后这座祠堂归公,这里一直为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地方。
子良的三个儿子,长次居油巷老宅,老三居洞子巷。现在回忆起雷公祠建设的简短历史,总是感到惋惜和无奈。
 
                           2022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