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台山的祠堂,必然提到台城中山路24号的台山溯源学校纪念堂,俗称台山溯源堂。由于建造之初,就考虑利用祠堂开办学校,培英育才,因此这里既是祠堂,也是学校。
雷、方、邝三姓是一源分三流。为了后代不忘其本,故取名“溯源”。目前,台山雷、方、邝三姓宗亲总数近5万人,占台山全市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分布在台城、大江、水步、白沙、三合、四九等14个镇街。
台山雷、方、邝三姓最早始于1250年。雷、邝两姓均是由一位始祖从开平水口迁入台山后繁衍而来,而方姓先祖共有五批7人,其中两批3人来自新会,三批4人来自开平。
记者走访
造型美 规模大 充满浓浓的欧味
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台山溯源堂创建于1925年,是由雷、方、邝三姓宗亲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联络宗谊、沟通侨情,办刊、办学,为三姓宗亲谋福祉,为侨乡建设做贡献。
台山溯源堂创建之初,名为“溯源自治会”。当时,三姓宗亲以自治会的名义开展联谊活动,发起建大楼作会所并用于办月刊和办溯源学校的倡议。1926年,首先创办《溯源月刊》,藉此联络宗亲、增进宗谊,并通过月刊将筹建大楼和办学校一事提到三姓宗亲的议事日程,得到海内外宗亲的热烈响应。
溯源堂大楼于1931年奠基,1936年建成,分前座、中座、后座,前座楼高四层,中座三层,后座二层,总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之大,造型之美,称得上台城地区宗祠之冠。
溯源堂是西式建筑,屋檐上的雕花、走廊上的窗户都是浓浓的欧味。大门足有两层楼高,下立四根大柱,上方飘出门额,题“溯源堂”三字,十分气派。
按照设计,大楼的前座和中座为办学场所。进入楼内,空间相当开阔,为学生活动场所,二楼以上,则间隔成多个房间,为学生上课所用。
后座是给雷、方、邝三姓宗亲相互联络、祭拜先祖的地方,楼高两层,其中一楼用于《溯源月刊》编委会办公。
后人说祠
曾办电子学校 培养数千名专才
台山溯源堂副理事长方建民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溯源堂校舍曾为日军兵团占用。抗战胜利后,改办溯源小学。解放后,溯源小学并入台城二小,校舍为机关单位所用。1984年,县政府落实侨房政策,将校舍退还台山溯源堂管理,三姓人士立即商议复校事宜。
据了解,当时旅港实业家邝文炽鉴于祖国四化建设,亟需科技人才,建议开办电子学校,并带头捐资人民币300万元。他的建议得到海外各溯源堂一致赞同及支持,捐资港币145万元及一批教学设备。1986年4月,国务委员方毅题写“溯源电子专科学校”校名,5月17日,“溯源电子学校”举行开幕典礼。此后22年办学时间,溯源电子学校为国家培养数千名电子和计算机应用专才。2008年,按照台山市政府的部署,溯源电子学校搬到台城沙岗湖并入联合职校办学。
尽管已不再办学,但为弘扬先辈兴教办学培育英才的的宗旨,台山溯源堂从2008年起设立奖教奖学金,于每年高考后举行颁奖活动,对三姓宗亲表现突出的中小学师生和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方建民表示,颁奖大会已举行9届,共奖励三姓子弟735人次,发出奖金26万元。
先贤名人
雷洁琼行为世范学为人师
雷氏后人,鼎鼎有名的当属雷洁琼女士(1905—2011)。雷洁琼祖籍台山大江镇塘面村,生于广州。1924年赴美国留学,1945年12月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组成赴京和平请愿团,她作为请愿团最年轻的代表经历“下关惨案”。1949年1月在西柏坡与毛泽东进行历史性会见。1949年6月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与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1973年后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社会学系教授。1977年后,历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当年轰动中国知青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不少读者认为其主人公原型就是雷洁琼。
另一位为台山相当人熟知的名人则是邝文炽,三八白沙新余洞美村人,生于1913年。1946年邝文炽在香港创办了东南无线电专科学校,是著名的电子教育家、教授,1984年起在台城开办溯源电子学校,发起新建台山培正中学,邝文炽及其儿女为家乡捐资累计超过3700万港元。
2008年溯源电子学校并入联合职校办学后,校舍曾一度空置。2014年,台山市全面取消午休管理和课后托管,学校中午放学时,孩子的接送、吃饭、休息等问题,成了许多父母的烦心事。
为了让校舍继续服务学子,为侨乡教育贡献,2014年,台山溯源堂三姓宗亲决定,把空置校舍出租,用于开设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对象全部是台城二小的学生。其中,一楼改为食堂,二楼以上原先的课室全部改为休息室。据了解,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约600名学生进入溯源堂大楼吃饭、午休。
由于大楼原先的设计就是学校,因此在这里开设托管机构,安全系数比其他托管机构更高,消防安全改造也更容易,因此,在溯源堂大楼开设的托管机构也是台山首家获得消防证的校外托管机构。
专家评说
台山市档案局副局长马岭南:
祠堂是姓氏之根、宗族之脉
台山市档案局副局长马岭南表示,祠堂作为联络宗谊、沟通侨情的重要载体,要让祠堂“活”起来,首先我们要了解祠堂的作用。中国人讲求落叶归根,祠堂就是“根”,每个姓氏有了祠堂,宗亲间才有了聚集的地方,外出的游子回来才有了落脚之地,才有了家的感觉,因此祠堂是姓氏之根、宗族之脉。
马岭南说,不久前在台山举行的全美溯源堂第二十八届恳亲代表大会,里面有一项议程就是巡游祭祖,到溯源大楼里面祭拜祖先。目的就是让子孙后辈记住自己的“根”,也正是有了这个“根”,才把大家聚集起来,并让外出的游子了解家乡的变化,为台山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其次,台山的祠堂原先都有教书育人的功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祠堂的这项功能已经弱化,甚至消失。但是祠堂的场地可以合理地利用起来。譬如打造成爱国爱乡教育基地等 而像溯源堂大楼这样的,地方够大,作用也就更大,可以直接办成托管机构或博物馆等,让校舍继续发挥功能。(来源:江门日报 策划/统筹 钟筱村、傅健、陈淑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